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ktvpm.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ktvpm.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ktvpm.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ktvpm.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2024年度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十大新闻发布 《能源法》通过等入选_桥梁缆索导管防水装置_贝博体育下载app_app下载官网

桥梁缆索导管防水装置

桥梁缆索导管防水装置

2024年度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十大新闻发布 《能源法》通过等入选

时间: 2025-01-30 04:23:58 |   作者: 桥梁缆索导管防水装置

  

2024年度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十大新闻发布 《能源法》通过等入选

  12月30日,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4年度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十大新闻。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梁国斌出席新闻发布会。

  中国工业报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在系统梳理年度行业新闻报道的基础上,组织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石油石化企业、研究机构、新闻媒体的行业内外专家做投票,评选出了2024年度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十大新闻。这也是中国石油企业协会第12次组织评选并对外发布“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十大新闻”。

  2024年度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十大新闻具体包括: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石油石化行业实现新发展;《能源法》为石油石化行业转型发展提供行动指南;我国油气行业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成效显著;石油石化行业锚定“双碳”目标加速低碳转型;我国首口万米科探井钻深突破万米;我国最大石化产业基地全面建成;我国开创深水油田经济高效开发新模式;我国新增油气管道里程超4000公里;油气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迈出新步伐;60余家石油和化工企业上榜中国企业500强。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办公室(秘书处)主任段斌扬,进一步介绍了2024年度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十大新闻的具体内容:

  2024年6月10日,在习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十周年之际,《习关于国家能源安全论述摘编》一书在全国发行。《摘编》汇集了习围绕国家能源安全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新时代新征程统筹好新能源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年来,石油石化行业深入学习贯彻习围绕国家能源安全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实施了一系列开创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变革性实践。有效履行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维护油气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大责任。

  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以下简称《能源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能源法》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实际,适应能源发展新形势,就能源领域基础性重大问题在法律层面作出规定,是能源领域的基础性、统领性法律。为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释放了“绿色”信号,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能源法明确规定了加大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鼓励规模化开发,强调石油优化加工转换产业布局和结构,有助于推动化石能源产业的绿色转型。同时明确了能源科学技术创新的发展路径,指出能源科技的重点方向是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以及储能、节约能源等。这既是对石油石化行业提出的发展要求,也是具有导向意义的转型路径。

  随着我国油气行业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进入最后一年,石油央企大力推进的增储上产计划取得积极成效,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迅速增加的局面得到一定效果缓解,国家能源安全得到一定效果保障。2024年,我国油气行业持续加大上游资产金额的投入力度,新发现开平南油田、秦皇岛27-3油田、通南巴气田等一批亿吨级、千亿方级大型油气田。建成投产我国首个百万吨油气当量煤岩气田中国石油大吉气田、四川盆地又一个千亿方海相大气田中国石化川西气田、我国南海首个深部潜山储层开发项目中国海油惠州26-6油田、我国首个海上多层稠油热采油田中国海油锦州23-2油田、我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深海一号”二期等一批油气产区,油气行业高水平发展迈上新台阶。与此同时,中国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新疆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2024年累计产量突破100万吨,实现了非常规油气中页岩油开发的历史性跨越。

  石油石化行业强化顶层设计,加快研究确定“双碳”发展目标、实施路径和行动方案。2024年3月,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相继召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小组第一次会议,锚定“双碳”目标,分阶段、有步骤地推动风光地热和氢能等新能源业务高质量发展。4月11日,中国石化成功探路京沪氢能交通走廊,标志着我国京沪氢能走廊初步形成;7月24日,我国能源化工领域首个聚焦于碳足迹的联盟能源化工产业链碳足迹联盟在京成立。8月16日,中国海油高栏终端依托在生产设施建设的海上二氧化碳回收利用项目投产。8月21日,由中国石化和国家能源集团联合牵头的中央企业绿色氢能制储运创新联合体启动;8月25日,中国石油首个万亩零碳生态园区在大庆油田马鞍山正式建成,取得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碳中和证书》;11月26日,由中国石油和中国华能联合牵头的央国企CCUS创新联合体真正开始启动。从提前10年实现“气超油”、加速推进“氢车上路”到全面启动碳中和规划,石油央企锚定低碳转型目标,与14亿人息息相关的未来能源发展蓝图变得愈发清晰。

  2024年3月4日,我国首口设计井深超万米的科学探索井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深地塔科1井钻探深度突破10000米,变成全球陆上第二口、亚洲第一口垂直深度超万米井,标志着我国自主攻克了万米级特深井钻探技术瓶颈,深地油气钻探能力及配套技术跻身国际领先水平。目前,我国陆上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占全国油气资源总量的34%,并且深层超深层新增油气储量占比逐年增大,深层超深层已成为中国油气资源增储上产的主阵地。面对新的挑战,中国石油多家单位开展联合攻关,攻克了超高钻台大载荷提升系统关键技术难题,自主研制了全球首台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创新研发了220摄氏度超高温钻井液、抗高温螺杆、测斜等工艺技术,万米取芯及电缆等资料录取装备实现突破,175兆帕特高压压裂车、压裂液装备完成生产研发并成功在现场试验,打造形成万米特深井安全高效钻完井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2024年12月18日,中国石化镇海炼化二期扩能和高端新材料项目全面机械竣工,实现了数字工厂与物理工厂同步交付,创造了国内同体量项目群建设中自主创新应用最广、智能化程度最高、节能降耗最优等多项纪录。至此,镇海炼化的炼油能力提升至4000万吨级,使其所在的浙江宁波石化基地炼油总能力突破5000万吨级,成为全国顶级规模、技术最先进、竞争力最强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镇海炼化二期扩能和高端新材料项目每年可为下游提供近800万吨相关这类的产品,为长三角地区汽车、家电、纺织等优势产业的产业链完整度、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拉动上下游产业链万亿级产值。

  2024年9月19日,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中国海油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在珠江口盆地海域正式投产,项目建成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和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标志着我国成功开创“深水导管架平台+圆筒型FPSO”深水油田经济高效开发全新模式。“海葵一号”总高度近90米,总重量约3.7万吨,最大储油量6万吨,每天可处理原油5600吨。“海基二号”总高度达428米,总重量超5万吨,可实现远程水下井口控制、智能油气开采、台风生产模式等功能。我国全类型深水油气装备的设计、建造和安装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快培育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2024年,我国油气管网基础设施加速建设,全年新增管道里程超4000公里,“全国一张网”正逐步完善,供应保障能力持续提升。西气东输四线已完成吐鲁番至中卫段主体管道工程建设,投产后,西气东输年输气能力将提升150亿立方米。与此同时,我国单管输气量最大的天然气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已全线亿立方米,达顶配水平。川气东送二线、虎林到长春天然气管道等管道工程也正在加速推进。目前,我国主干油气管网约10万公里,输气能力从2020年2230亿立方米增加到3290亿立方米,增幅达48%,天然气“全国一张网”日供气能力超10亿立方米。到2025年,我国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联通海外的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将更完善,初步形成东北、西北、西南以及海上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同时建成“五纵五横”的天然气干线管网,逐步提升油气供应保障能力。

  2024年,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步伐。10月14日,中国海油“海能”人工智能模型正式对外发布。11月14日,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宁波万华等企业一同发布石化化工大模型。11月28日,中国石油与中国移动、华为、科大讯飞联手打造的7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发布。11月29日,国家管网集团“管网”大模型正式上线应用。其中,昆仑大模型是中国能源化工行业首个通过备案的大模型。10月30日,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智能工厂”二期工程投产,标志着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智能工厂”迈出强链、补链、延链的新步伐。12月3日,中国石化中科炼化智能乙烯装置关键研发技术及工业应用通过验收,标志着全球首个数字孪生智能乙烯工厂在我国建成。

  2024年9月11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24中国企业500强,60余家石油和化工企业榜上有名。石油和化工上榜企业中,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名,营业收入分别是30419.46亿元和29854.11亿元。中国中化、中国海油、恒力集团、浙江荣盛、陕西煤业、盛虹控股、浙江恒逸、陕西延长石油进入前100强。(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2024年度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十大新闻发布 《能源法》通过等入选

  12月30日,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4年度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十大新闻。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梁国斌出席新闻发布会。

  中国工业报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在系统梳理年度行业新闻报道的基础上,组织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石油石化企业、研究机构、新闻媒体的行业内外专家做投票,评选出了2024年度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十大新闻。这也是中国石油企业协会第12次组织评选并对外发布“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十大新闻”。

  2024年度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十大新闻具体包括: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石油石化行业实现新发展;《能源法》为石油石化行业转型发展提供行动指南;我国油气行业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成效显著;石油石化行业锚定“双碳”目标加速低碳转型;我国首口万米科探井钻深突破万米;我国最大石化产业基地全面建成;我国开创深水油田经济高效开发新模式;我国新增油气管道里程超4000公里;油气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迈出新步伐;60余家石油和化工企业上榜中国企业500强。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办公室(秘书处)主任段斌扬,进一步介绍了2024年度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十大新闻的具体内容:

  2024年6月10日,在习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十周年之际,《习关于国家能源安全论述摘编》一书在全国发行。《摘编》汇集了习围绕国家能源安全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新时代新征程统筹好新能源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年来,石油石化行业深入学习贯彻习围绕国家能源安全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实施了一系列开创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变革性实践。有效履行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维护油气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大责任。

  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以下简称《能源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能源法》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实际,适应能源发展新形势,就能源领域基础性重大问题在法律层面作出规定,是能源领域的基础性、统领性法律。为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释放了“绿色”信号,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能源法明确规定了加大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鼓励规模化开发,强调石油优化加工转换产业布局和结构,有助于推动化石能源产业的绿色转型。同时明确了能源科学技术创新的发展路径,指出能源科技的重点方向是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以及储能、节约能源等。这既是对石油石化行业提出的发展要求,也是具有导向意义的转型路径。

  随着我国油气行业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进入最后一年,石油央企大力推进的增储上产计划取得积极成效,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迅速增加的局面得到一定效果缓解,国家能源安全得到一定效果保障。2024年,我国油气行业持续加大上游资产金额的投入力度,新发现开平南油田、秦皇岛27-3油田、通南巴气田等一批亿吨级、千亿方级大型油气田。建成投产我国首个百万吨油气当量煤岩气田中国石油大吉气田、四川盆地又一个千亿方海相大气田中国石化川西气田、我国南海首个深部潜山储层开发项目中国海油惠州26-6油田、我国首个海上多层稠油热采油田中国海油锦州23-2油田、我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深海一号”二期等一批油气产区,油气行业高水平发展迈上新台阶。与此同时,中国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新疆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2024年累计产量突破100万吨,实现了非常规油气中页岩油开发的历史性跨越。

  石油石化行业强化顶层设计,加快研究确定“双碳”发展目标、实施路径和行动方案。2024年3月,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相继召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小组第一次会议,锚定“双碳”目标,分阶段、有步骤地推动风光地热和氢能等新能源业务高质量发展。4月11日,中国石化成功探路京沪氢能交通走廊,标志着我国京沪氢能走廊初步形成;7月24日,我国能源化工领域首个聚焦于碳足迹的联盟能源化工产业链碳足迹联盟在京成立。8月16日,中国海油高栏终端依托在生产设施建设的海上二氧化碳回收利用项目投产。8月21日,由中国石化和国家能源集团联合牵头的中央企业绿色氢能制储运创新联合体启动;8月25日,中国石油首个万亩零碳生态园区在大庆油田马鞍山正式建成,取得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碳中和证书》;11月26日,由中国石油和中国华能联合牵头的央国企CCUS创新联合体真正开始启动。从提前10年实现“气超油”、加速推进“氢车上路”到全面启动碳中和规划,石油央企锚定低碳转型目标,与14亿人息息相关的未来能源发展蓝图变得愈发清晰。

  2024年3月4日,我国首口设计井深超万米的科学探索井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深地塔科1井钻探深度突破10000米,变成全球陆上第二口、亚洲第一口垂直深度超万米井,标志着我国自主攻克了万米级特深井钻探技术瓶颈,深地油气钻探能力及配套技术跻身国际领先水平。目前,我国陆上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占全国油气资源总量的34%,并且深层超深层新增油气储量占比逐年增大,深层超深层已成为中国油气资源增储上产的主阵地。面对新的挑战,中国石油多家单位开展联合攻关,攻克了超高钻台大载荷提升系统关键技术难题,自主研制了全球首台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创新研发了220摄氏度超高温钻井液、抗高温螺杆、测斜等工艺技术,万米取芯及电缆等资料录取装备实现突破,175兆帕特高压压裂车、压裂液装备完成生产研发并成功在现场试验,打造形成万米特深井安全高效钻完井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2024年12月18日,中国石化镇海炼化二期扩能和高端新材料项目全面机械竣工,实现了数字工厂与物理工厂同步交付,创造了国内同体量项目群建设中自主创新应用最广、智能化程度最高、节能降耗最优等多项纪录。至此,镇海炼化的炼油能力提升至4000万吨级,使其所在的浙江宁波石化基地炼油总能力突破5000万吨级,成为全国顶级规模、技术最先进、竞争力最强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镇海炼化二期扩能和高端新材料项目每年可为下游提供近800万吨相关这类的产品,为长三角地区汽车、家电、纺织等优势产业的产业链完整度、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拉动上下游产业链万亿级产值。

  2024年9月19日,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中国海油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在珠江口盆地海域正式投产,项目建成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和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标志着我国成功开创“深水导管架平台+圆筒型FPSO”深水油田经济高效开发全新模式。“海葵一号”总高度近90米,总重量约3.7万吨,最大储油量6万吨,每天可处理原油5600吨。“海基二号”总高度达428米,总重量超5万吨,可实现远程水下井口控制、智能油气开采、台风生产模式等功能。我国全类型深水油气装备的设计、建造和安装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快培育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2024年,我国油气管网基础设施加速建设,全年新增管道里程超4000公里,“全国一张网”正逐步完善,供应保障能力持续提升。西气东输四线已完成吐鲁番至中卫段主体管道工程建设,投产后,西气东输年输气能力将提升150亿立方米。与此同时,我国单管输气量最大的天然气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已全线亿立方米,达顶配水平。川气东送二线、虎林到长春天然气管道等管道工程也正在加速推进。目前,我国主干油气管网约10万公里,输气能力从2020年2230亿立方米增加到3290亿立方米,增幅达48%,天然气“全国一张网”日供气能力超10亿立方米。到2025年,我国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联通海外的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将更完善,初步形成东北、西北、西南以及海上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同时建成“五纵五横”的天然气干线管网,逐步提升油气供应保障能力。

  2024年,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步伐。10月14日,中国海油“海能”人工智能模型正式对外发布。11月14日,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宁波万华等企业一同发布石化化工大模型。11月28日,中国石油与中国移动、华为、科大讯飞联手打造的7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发布。11月29日,国家管网集团“管网”大模型正式上线应用。其中,昆仑大模型是中国能源化工行业首个通过备案的大模型。10月30日,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智能工厂”二期工程投产,标志着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智能工厂”迈出强链、补链、延链的新步伐。12月3日,中国石化中科炼化智能乙烯装置关键研发技术及工业应用通过验收,标志着全球首个数字孪生智能乙烯工厂在我国建成。

  2024年9月11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24中国企业500强,60余家石油和化工企业榜上有名。石油和化工上榜企业中,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名,营业收入分别是30419.46亿元和29854.11亿元。中国中化、中国海油、恒力集团、浙江荣盛、陕西煤业、盛虹控股、浙江恒逸、陕西延长石油进入前100强。(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上一篇: 国际最大跨度四主缆悬索桥——燕矶长江大桥首根主缆索股成功架起 下一篇: 中铁大桥创新专利:自适应牵引机夹具提升缆索生产效率